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原副主任乔润令 讲课精要如下:
1. 概念不清,定位不准,小镇当成筐,什么都往里装,穿新鞋走老路。
2. 盲目发展。各地抢抓政策红利,急于求成,不顾条件,大干快赶,犯了冒进错误。
3. 简单模仿,生搬硬套,同质化严重。同类地区同类小镇太多,特色不突出。
4. 政府主导倾向明显,市场化不足。长官意识代替市场选择,领导偏好代替资源优势。
5. 盲目举债,财政风险增加。借钱赚政绩,欠债下任还,举债建设特色小镇,导致政府配套投入规模超出财政收入,地方财政风险大大增加。
6. 重物不重人,搞形象工程,忽视内涵与功能。强调发展高大上产业,忽视环境营造和生活配套。
7. 房企过度参与,小镇地产化。以小镇之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,以发展产业之名圈地,小镇内房地产占比过高。
特色小镇源自国外,浙江是中国版本的发源地。
1. 特色小镇是新的发展平台,新的创新载体,新的人居空间,是一个经济概念。
2. 有特色:在产业产品、区域文化、小镇形态等方面要形成可识别、独特的、差异化的特色。
3. 小空间,紧凑型。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的特定区域。可以一个村庄、一个功能区、一个在开发的废旧矿区、一个田园综合体、一个特色街区。
4. 不是行政单元。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市场化运作,由专业公司进行运营和治理。
1. 突出特色,差异化发展。
(1)特色是命脉。特色是小镇定位的关键。
从产业角度:不同的资源和产业选择;独特门槛的产业产品开发。根据特色资源定位市场,根据市场大小选择产业。
从小镇角度:如唯一性的区位条件、不可复制的历史传统、特有的文化资源、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、鲜明的建筑风格。
(2)差异化是要点。
改变以往以山寨模仿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、改变小城镇模仿大中城市的千镇一面的建设模式。
实现产业的差异化发展:特色资源、文化与景观的开发。
独特创意、把控关键技术、产业链条关键环节的关键、不同的商业模式。
实现小镇的差异化建设。建筑文化与小镇形态:外部能识别,内部有认同。
2. 小规模、紧凑型、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
(1)改变单纯求大、求量思维。追求质量、品味、魅力,小而特、小而优、小而美、小而精。
(2)小是特色小镇的独特优势。不克隆大城市形态,改变大马路、宽广场的新城新区模式。小尺度,生活工作就医就学等10分钟步行可达是宜居标准。
(3)小规模也是适应投资者尽快收回投资,政府希望尽快见成效、出政绩的需要。
(4)大工业不适合小镇。以人才为核心,创新为特征的新型产业,比较适合特色小镇模式,如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软件动漫、大数据、文创类综合体、运动综合体、健康综合体等产业和业态都非常适合特色小镇模式。
3. 跨界、融合、共享的新经济、新业态
(1)在新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,多领域交叉不同产业的渗透、不同行业的融合是典型特征。
(2)特色小镇是新发展平台,必须融合发展:一是三产融合;二是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三生融合;三是产业、文化、旅游三位一体。
(3)特色小镇是四个功能的叠加融合。优质的产业是小镇立镇之本,文化是小镇的灵魂,旅游小小镇之美,社区是小镇之 生,只有这四位一体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。
解决用地的现实路径只有三条:
1. 通过征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,目前这种方式成本在提高,建设用地指标成为稀有资源。
2. 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取得建设用地指标,这种方式成本较高,同样受指标限制,目前指标跨区域流动已放开,市场化流转成为用地新途径。
3. 通过政策调整,农民退出宅基地,或进行三权分置改革,促进使用权流转。
1. 选择产业要看产业生态和资源禀赋
2. 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:需要创新
运动类特色小镇:打造什么样的产业链,商业模式是什么,需要探索创新;
康养类特色小镇:自然条件好的地方都要搞康养小镇,如何盈利需要探索;
不同产业的融合,产品基因不同、服务领域不同、业务布局不同、产品周期不同、盈利模式不同,如何整合,需要探索。
协调整合创新是关键。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,把散落各处的碎片重新整合,贬称更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东西。产业组合很重要,互补共生很重要,商业模式集成很重要。
3. 防止地产化是特色小镇面临的真正挑战。
房地产投入产出高,政府积极、企业更积极,形式有利时直接干房地产,调控时换上文旅马甲,明里文旅、康养,暗里搞房地产。
特色小镇需要转型的房地产,更需要深耕产业。依托产业链条的延伸,形成新的盈利模式、新的商业模式。
4. 警惕新一轮的模仿、低水平重复
以往的发展模式是,产业规模数量发展,同层次山寨模仿,同质化、低品质价格竞争。一种模式成功后,模仿者众,形成同质化低水平竞争。
各地特色小镇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低水平重复,规模化复制,要警惕。
二期班将于10月份开班
咨询电话:18513111083 刘老师
咨询热线
13263339932